【灾后社工服务三】服务技巧与策略
为了顺利进入灾区,更好地开展灾后社会工作项目,熟悉灾后社会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9月12日,潍坊市新路社会组织发展中心特别邀请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老师李亚妮为参与此次灾后社会工作的社工进行培训。
主讲教师
李亚妮,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教师,中级社会工作师,青岛市市南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主任,市南区社工协会副会长;同时担任青岛市市南区青少年服务中心、市北区社会组织创益工场等多家知名社会组织的专家督导,青岛电视台《真情调解》栏目特约嘉宾。先后主持参与民政部、教育部、青岛市社科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2008年汶川地震后,参与社工灾后重建服务项目,先后两次赴灾区都江堰“勤俭人家”安置社区,为1.2万灾区居民提供专业社工服务,温家宝总理亲临指导,获得嘉奖。
培训开始前,亚妮老师以自己深入灾区的工作经历,对在座的各位社工表达了敬佩之情,也被大家的爱心和奉献精神深深感染。
课程内容
1.都江堰社工灾后援建的情况分享
2.农村社区灾后主要需求分析
3.灾后社工驻村服务技巧
4.相关注意事项
亚妮老师将自己当年的援川经历情景再现,结合寿光灾区的情况,引入社工专业理论,给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与村民快速有效建立关系的方式方法。
随后老师根据大家前期调研情况列出灾后居民可能面临的需求,与会社工也表达了自己的补充意见和侧重方向。
同时,亚妮老师强调,每个进入灾区的社工都应事先做好驻村前的相关工作,包括受灾程度、地理环境、人口构成、政府政策以及社工的心理准备等方面。同时随着工作的开展,亚妮老师建议建立详尽完整的服务档案记录表格,及时更新,把工作做在前面。
最后亚妮老师针对进入灾区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注意事项以及需要规避的雷区,希望帮助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
此次培训犹如一场及时雨,为紧急进入灾区开展工作的社工带来了方向和信心,可谓干货满满,让大家受益匪浅。
上一条:灾后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统筹会 | 下一条:【灾后社工服务四】灾区调研 |
相关评论 | |